【好文分享】數位轉型衝突不斷 如何有效解開?
企業推動數位專案,跨部門衝突難以避免,要有效解開,至少要做到三件事:
1.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
2.釐清目的與目標;
3.以客觀數據作為溝通依據。
數位專案要求企業用不同於以往的方式做事,一定會動到組織已經分好的乳酪(利益),衝突難以避免。
郝哥:「你覺得,為什麼衝突會發生?」
在商周CEO學院數位領導力課程上,大亞創投執行合夥人郝旭烈(郝哥)邀請數位領導力學員寫下推動數位轉型專案的痛點,並討論解決關鍵。在不同梯次的課程,最常被學員提到的就是「溝通」:
痛點1.組織抗拒 關鍵:「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什麼!』」
學員A:我們公司最近導入業務雲端打卡,抱怨很多。
很多人說「以前都不用,現在為什麼要做?」因為裝了VPN(虛擬專用網路)、系統跑得很慢,
覺得線上打卡浪費時間,不如舊方法;我覺得,這種衝突,關鍵還是習慣很難改,
還有,其實業務員並不知道,這件事有多麼重要。就是溝通不夠。
郝哥:你們有跟業務溝通過為何要改雲端打卡嗎?
學員A:這是作業流程雲端化的一部分。
可以讓組織人力調度更靈活、考勤更可靠。不是為了管上班時間多長。
不過同仁可能只知道一部分原因。
郝哥:「這位同學講到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溝通沒有共識,關鍵是『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什麼!』這句話聽來很好拗口,
對不對?(笑)但不管什麼數位專案,這都是關鍵。
就您提到的線上打卡作為例子,業務員「不知道」為何要做,知道也可能只是一部分。
這就是「數位落差」;是一個因為「不知道」所以沒有共識的例子。
溝通要能夠成功,首先要克服就是「我要知道我不知道什麼」,也就是知道「數位落差」在哪裡。
另外舉個例子,你做電子商務,可是沒有聽過社群電商,沒有聽過小紅書、沒有聽過抖音,
那你很可能不知道,你的顧客正在遷徙。
別人要在做直播你也跟進,要下數位廣告你也馬上學。
但是,這時提出來的方案不會有效,衝突很難避免。
最怕的是,你假裝自己知道,或是一直讓自己處於「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的狀態。
幸好,「不知道」就是知道的開始;知道自己不知道,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痛點2. 跨部門衝突 關鍵:目標與目的不一致
學員B:我們公司正在導ERP與CRM, 很痛苦。
光是流程要不要改、怎麼改就吵沒完,各個部門的想法落差不是一點點大!
郝哥:各位覺得,導入數位系統,最重要的目的是什麼?
學員紛紛舉手: 為了效率、為了成本、為了賺更多錢….。
郝哥: 這些都對,都是很好的答案。
那我再請教一個問題:當你們作系統導入時,各位的目標是怎麼訂的?
學員C:要如期如質如預算!
學員D:要達成預定效益,例如,要省下多少成本、導入後相同流程要節省多少時間?等等。
學員E:可是很多時候專案如期如質如預算了,卻沒有效益!
郝哥:太好了!
我再請問各位,專案如期如質如預算了,為什麼沒有達到預期效益?
學員紛紛回答:目標訂錯了。
郝哥:這答案太好了。「如期、如質、如預算」是專案目標;效益則是專案目的。
很多時候,推動專案的人會把目標當作是目的,結果就是專案做完了,
可是沒有產生預期效益。
舉例來說,以前我在台積電,長官教過,說不管導入什麼資訊系統,在導之前,一定先要做流程合理化。
只有流程合理了,自動化才會加快速度。
很多時候,企業導入資訊系統,都會希望資訊服務商提供「客製」,
要求系統來適應組織既有的做事習慣,當然,如果既有的習慣是好的,那很好;
但如果是不好的,那就有反效果。
這時就算系統如期如質如預算導入,也不可能達到讓組織更有效率的目的。
這就是專案目標與目的不一致。
一旦這種情況發生,各個部門都會選擇自己最省事、最有利的方式,提出自己的客製要求。
因為所有人都試圖去影響專案目標,讓自己容易達標。
目的不是他們關心的。
痛點3. 難以形成共識 關鍵:缺乏客觀數據
郝哥:其實,剛才沒有提到,導入系統最重要的一個效益,是要提供「客觀數據」。
有一句話說,「有一種餓,是阿嬤覺得你餓。」有數據和沒有數據,最大的差異,就是討論的時候,是不是有客觀的依據。
如果沒有,所有的討論都是主觀的「你覺得、我覺得」,有了數據,才能客觀討論,裁決才有依據。
數據愈是透明、維度愈多元,企業面對挑戰時,愈能夠「客觀數據、精準解題,」
這時即使有衝突,也不會是主觀的,專案才能夠有實際進展。(本文完)
本文轉自商週網站文章:數位轉型衝突不斷 如何有效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