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資訊系統導入,何時應該客製?何時不應該?
各行各業都在加速進行數位基礎建設。
但資訊系統是否客製,經常成為組織衝突、時程延宕的主因。
工業用個人安全配件隱型冠軍振鋒企業總經理林衢江分享客製化與否的準則:
1. 財務:
提出客製需求的單位必須拿出評估標準,證明客製化後產生的效益將大於費用。
2. 知識:
國際大廠資訊系統內建的SOP 經常是來自於知名企業最佳實務,如果照著做能夠提升效能與競爭力,
就堅持不客製,照著系統內建規則作業。
振鋒金屬在全球工業用吊鉤市場排名前三,工業用個人安全帶配件全球第一。
靠著數位加持,十年營收成長200%。
許多傳統製造業現在才在導入的ERP(企業資源規畫系統)、CRM(顧客關係管理系統)、供應鏈管理、數位營運平台等資訊系統,
它在十五年前就布局了。
振鋒企業總經理林衢江在商周數位領導力擔任企業客座教授,學員向他提問:
學員:現在我們正考慮要換掉ERP(企業資源規畫系統),因為公司的規模變大,還跨國,舊系統完全沒有辦法應付。
可是導入真的沒有想像中簡單,光是前期討論,每個單位都提出需求,想要客製流程,光是這點就沒辦法達到共識。
請問總經理是怎麼決定,哪些應該要改?哪些不用改?
先流程優化 再導資訊系統
林衢江:當初振鋒洪榮德董事長在決定導入ERP時,就決定要用國際知名牌最先進的系統。
理由在於,國際大廠系統內建的流程規範, 經常來自於全球企業最佳實務,
如果我們能夠上手,就等於我們學會了最有競爭力的企業的營運方法。
這不會很容易。
一來,每個人都有自己做事的方法,也希望保持現在做事的彈性,不希望被流程綁死;
二來,照系統SOP走意味著要所有的人放棄既有習慣,去學新的流程。
為了降低抗拒,振鋒所有的系統導入,都是先優化流程,
再討論系統、流程與團隊技能如何結合。
就以ERP系統升級到雲端來說,盤點後,整個公司有716個流程必須重新檢視、423個問題必須解決。
為此,在7周之內,我們舉辦了118場討論會;
3個月之內,專案結案率到達98%,
成功優化98個流程。
前置的規畫是非常關鍵的。
前置愈周全,抗拒愈低、效益才會顯現。
客製或不客製 兩大原則
學員:各個單位都有客製需求,而且很多,如何決定優先順序?
林衢江:國際品牌的客製是昂貴的,一項客製甚至要上百萬;
這時很多企業就會去找開價比較低的廠商,愈能夠配合客製的,愈容易得標。
但我們的做法不一樣:
原則1.當效益超過成本時才能客製
首先,我會要求提出客製需求的部門,不只是提出需求,也要寫效益評估。
「改這件事,可以得到什麼?」效益低於費用,那就不該提。相反的,如果可以證明,客製的效益高於成本,就可以考慮。
而且效益要量化,進入專案的目標考核。
原則2.從系統學最佳實務 內化之前不客製
剛才提過,知名資訊服務國際品牌設計系統時,流程經常是來自於企業最佳實務。
這是企業競爭力關鍵。
以自動化生產為例,系統提供的參數與指標,不會是憑空捏造的。
如果系統內建的know how 對於未來策略很重要,我們不會客製,
反而會要求員工一定要照系統走。
不過,從系統學到的know-how,一定也要逐步內化到組織裡。
有朝一日,要學會即使靠自己,不靠系統也能做到。
這樣付出的學費,未來才會產生更多效益。
撰文者:李郁怡
★更多精彩內容、現場問答、教授實戰經驗,歡迎報名商周CEO學院-CEO領導學程★
本文轉自商周網站文章:國泰世華系統改造策略4:上線不等於成功,觀察期至少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