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分析能力馬上提升!善用 5 種圖表,看出統計資料背後的祕密
假設公司決定要裁員,你拿到 John 跟 Mary 這 6 個月以來的業績數據,你會決定留下誰?
如果你簡單的加總兩人的業績總額,會發現 John 為公司帶進 395 萬元,而 Mary 只帶進 215 萬。看起來,好像應該淘汰業績較差的 Mary,但此時,如果能夠善用圖表分析數據,你可以做出更精確的判斷。
先計算出兩人每個月的業績成長率,再畫成折線圖,就會發現 Mary 的表現正步入佳境,未來有望為公司創造更好的表現,而 John 的成長速度已趨緩。所以如果要以公司未來的營收為判斷基準,Mary 才是不可輕易裁撤的員工。
5 種一定要認識的圖表類型,幫你看出數據裡的祕密
一、直條圖:看資料的差異
- 資料都是一長條柱,能馬上看出高低差
- 方便凸顯單點資料(eg. 某月份數值最高)
- 大部分直條圖的 Y 軸都是從 0 開始,但如果碰到負數,長條柱也可以往下,展示負值
二、折線圖:看資料的趨勢
- 適合呈現連續性資料的變化,例如每年、每月、每季等
- 透過折線的上揚、下跌狀況顯示趨勢
- 能判別連續資料的交會點,找出轉虧為盈或是A何時超越B等訊息
上述步驟都設定好後,就成功為自己建立一個能透過 AI 自動摘要 Slack 訊息,並轉換為待辦事項至 Trello 的流程囉~
未來彙整不同訊息至待辦事項的工作就交給自動化來處理吧!不只減少手動建立待辦事項的時間,也能快速彙整那些討論串中收到的需求,
更很好統一管理所有工作中的待辦事項、優先排序!
還有哪些應用方式?
透過 NoCode 自動化工具 Zapier,在不需要寫程式的情況下,就可以建立一個 AI 自動摘要訊息並轉為待辦事項的小工具!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可以延伸的應用方式可以套用:
1.彙整 Gmail 信件來源的待辦事項: 替 Gmail 信件套用指定標籤,AI 自動摘要信件內容,並將其新增至 Trello 任務卡片詳細記錄!
• 除了本次分享將 Slack 訊息轉為待辦事項的情境,我們也可以應用類似方法處理其他訊息來源,例如電子郵件、LINE … 等。
以此延伸應用來說,我們可以在 Gmail 郵件上套用特定標籤,然後進行類似的自動化流程,讓 AI 摘要內容、提供相關執行建議,
並在 Trello 卡片中建立待辦事項。
• 一旦我們將不同的訊息來源都整合在一起後,就能更有效地管理各種訊息渠道產生的待辦需求,
有助於我們在工作中更好地安排優先順序。
本文轉自經理人網站文章:分析能力馬上提升!善用 5 種圖表,看出統計資料背後的祕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