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明明會用「數位工具」,卻還是轉型困難?
越來越多公司有數位轉型的概念,也有許多免費、付費的軟體可使用,
但許多企業主仍對轉型感到茫然,或是看不到效果。
原來,在使用工具前,要先培養「數位思維」。
是否身懷許多數位工具技能,卻對於在職場上的發展卡卡的?
是否企業明明掌握了許多數位工具,
卻對於企業發展和跨部門組織合作總有一層鴻溝無法融合?
數位工具對於個人職涯發展和企業發展從來都不是決勝點。
相信很多人會誤以為上述所言數位工具是不重要的,其實意思是數位工具為數位化基礎中的基礎,
既然要邁向數位領域甚至數位轉型,
勢必在產業競業間都會擁有你所擁有的數位工具,而這些都將是數位基礎建設。
當市場越來越明白數位工具的重要,脫穎而出的關鍵將會是如何應用這些數位工具的數位思維。
「顧問,請問,什麼人懂數位思維?」
這是我在企業輔導最常被老闆詢問的問題。
事實上數位思維指的是一種產業經驗的累積、對事物的敏略度判斷、清楚知道數字背後的數據分析,
與如何藉由數位工具進行跨部門跨業種的融合。
從來不會因為年齡大小就誰比較懂,也從不是一種特殊學習的專業技能,
唯一可以理解的數位思維可能來自於對數位工具的熟悉,
和這些數位工具在傳統營銷上如何搭配互補。
時至今日,免費的數位工具網路上隨處可使用,坊間更不乏單位和專家協助企業進行數位轉型,
只是這些年進行數位轉型的企業主們,是否越轉型花費越大,越轉型反而覺得越無力?
其實企業主們正陷入了「在數位工具上的勤奮,掩蓋住了數位思維的戰略迷失」!
那該怎樣調整,以下是筆者協助企業並且觀察到的方法,供企業主們參考。
思維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結果
1.釐清企業使命與願景為何使用這些數位工具
數位工具不斷的推陳出新,從新零售到2021年的原宇宙(Metaverse)趨勢,
功能再完善強大的數位工具,若無法與本身企業的使命與願景搭配,
也只是花大錢在企業當中擺設看似花瓶的破銅爛鐵。
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可能來自「無法清楚了解這些數位工具能帶給企業階段性的成果為何」,
所以企業更要清為何要藉由這些數位工具與企業願景連結,才能衍生數位轉型的目的,
和所投資的事業、數位工具和成立的部門如何產生對應的收益來源。
不要盲目跟風,先釐清工具用途,這些工具才會與你產生有益的關聯。
2.將數位工具放入企業經營策略當中
當開始明白市場上所說的數位化、數位優化到最後的數位轉型階段,
這代表的是你已經開始從數位市場上獲取到一些你覺得的不錯的數位紅利,
這不只是花時間花金錢去考幾張數位證照(當然了解數位證照的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大量參加數位轉型課程,更無須花大錢投資或找顧問進行協助,而是必須先了解如何透過數位工具改善現有狀況,
如:營業狀況、產品品質、產品價格、行銷服務或溝通管理。
希望藉由數位工具進行企業客戶(B to B),個人消費者(B to C)或兩者都有怎樣的開發和聯繫,
並且從企業人數進行數位工具的選擇,當一切有了輪廓後,
就可以開始藉由外聘顧問或內部專業經理人規劃數位轉型總體策略、數位部門的戰略定位與賦予數位工具功能長期和階段性意義,
這些數位工具的操作是因為你懂得數位思維之益處而產生的。
當釐清數位工具並非數位思維後,這樣才能真正將企業落地於數位轉型的規劃軌道之中,
這也可以明白,為何企業明明成立了數位部門,甚至聘請請了知名的數位行銷人才和顧問執行,
卻總有許多企業看不見期待的轉型發展,原因來自於思維無法統一,
很難成為車同軌在同一個方向,只會造成內部的拉扯糾結。
必須提醒大家一點,在數位轉型初期千萬別和非產業的競爭者(哪怕這些非產業企業已經成為競爭者)競爭,
因為你要面對的對手一定是連數位工具都還沒建置完善的同業,
若不知道如何規劃,可以用STP分析進行產業競爭者的數位轉型分析。
你只需將這些數位工具運用得宜,自然可以進入數位轉型期的有感成長,
相信當你了解數位思維、戰略夠清晰,這樣企業中的成員使用了數位工具,
自然能將數位轉型做到水到渠成,完成企業想要的使命與願景。
因為看見所以相信,因為懂數位思維所以願意長期投資
最後,找尋一個你認同的思維認知,並且依照這樣的數位思維前進。
數位思維沒有所謂正確答案,但絕對不是你會廣告投放、你懂數位工具、甚至你是青年才俊就懂數位思維。
思維是一種產業經驗的累積,數位工具是一種基礎建設,當基礎建設做好後,
真正能讓你以及所屬的企業能夠產業脫穎而出的關鍵,就來自於數位思維。
所以別再盲目操作數位工具,而忘記數位思維才是讓那些工具產生優勢的關鍵。
責任編輯:吳佩臻、侯品如
本文轉自數位時代網站文章:明明會用「數位工具」,卻還是轉型困難?你缺乏的可能是「數位思維」